《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论语别裁(上下)的创作者· · · · · ·
最近,有位立法委员提出一篇质询,就谈这个 仁 字。前一个礼拜他把这质询给我看,问我的意见,我说无可奉告。因为他已经提出来了,我们又何必再作讨论?不过我认为 仁 字的确很难谈,我这样说也就是 微言大义 的精神吧!我们现在讨论到这里,全部《论语》的中心谈 仁 , 仁 是什么?过去有几种解释法。最有名的是 博爱之谓仁 ,许多人谈到仁的意义,都会这样答复,而且以肯定的语气说,这是孔子的意思。其实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也不是孟子说的。孔家店的两大股东——孔、孟都没说过,这是孔家店的伙计——唐朝的韩愈讲的。在唐代大家也讨论什么是 仁 的问题,而韩愈下的定义:博爱
播放听高清版分享下载介绍: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论语别裁376-附录》孔学新语发凡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论语别裁读书笔记论语别裁一书是由南怀瑾先生的讲课记录整理所得,南先生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对论语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虽有别于正宗儒者,但论语年代久远且内涵丰富,谁又能断言自己的理解就一定正确呢
所谓找症结,那也是十七、八年以前,好几位先生在一起谈起,大家认为要救中国就要复兴文化。于是有些教授学者们,主张把四书重新编辑。他们认为四书杂乱无章,要分门别类编在一起,讲孝的归到孝,讲仁的归到仁,把《论语》的篇章整理一道,希望我也负责一个部门。当时我答应考虑考虑,回家拿出四书重读一遍后,发现这个改编方法有问题。第二天开会,我就反对,不赞成改编,因为,以全部《论语》来讲,他本身就有一贯的系统,完全是对的。我们不需要以新的观念来割裂它。问题出在过去被一般人解释错误了。我们要把握真正的孔孟思想,只要将唐宋以后的注解推开,就自然会找出孔孟原来
《论语别裁》第01章学而(20) 饮食男女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几句话,是接着证明了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作人做事。子夏比孔子少四十四岁,他的名字叫卜商。孔子死后,在战国开始的初期,他讲学河西,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也是我们大家要注意的。领导历史、领导国家社会的,到底还是学问思想。 现在引用子夏的话,证明学问是什么。我们看原文“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因为中国文字有时候是假借的。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
南怀瑾先生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
当初我认识南老师的时候,最被感动的就是他所讲述的《论语别裁》那本书,我今天拿来上下两册,也有用圣经纸印的一整册,这本书在我家里有很多套,
论语别裁是南怀瑾著作的一部作品,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年出版,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论语别裁读后感3000字,欢送阅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每每看到这话,就回想起
拿到《南怀瑾选集》,由于好奇,先看了《论语别裁》和《金刚经说什么》但它和《论语别裁》有着一样的风格,都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共415章 (最近更新时间:2025-08-22 13:07:26)